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道 俄媒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月5日稱,中國打算與歐亞經濟聯盟發展合作。華春瑩稱,“歐亞經濟聯盟創始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是中國的好朋友。我們歡迎旨在發展經濟合作的關係,支持各方本著互補、合理和共同參與的原則一起發展。中國為地區發展打算與歐亞經濟聯盟發展合作”。
  據俄羅斯衛星網1月5日報道,根據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總統於2014年5月29日在阿斯塔納簽署的協議,歐亞經濟聯盟已於2015年1月1日開始行使自己的職能。歐亞經濟聯盟已成為上述三個國家於2010年建立的海關聯盟的繼任者。2014年10月,亞美尼亞加入歐亞經濟聯盟,1月2日該國已成為聯盟正式成員。估計自今年5月1日起,吉爾吉斯斯坦也會成為該聯盟成員。
  去年12月底,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稱,歐亞經濟聯盟在創建基於世貿組織原則的共同市場。根據建立歐亞經濟聯盟的協議,在聯盟成員國境內將確保貨物、服務、資本和勞動力自由流動以及在經濟領域內實行協調、連貫和統一的政策。
  
  【延伸閱讀】俄媒:中俄貨幣聯盟挑戰美元 白宮不知如何行事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道 俄媒稱,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決定推出包括盧布在內的三種貨幣掉期和遠期交易,這符合中國降低對美元依賴的趨勢,長遠來說將給美元帶來風險。但目前美元仍是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因此短期內不會對美元造成負面影響。
  俄新社12月29日報道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官網顯示,自29日起推出人民幣對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和新西蘭元的遠期和掉期交易。至此,人民幣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可直接兌換交易的幣種增至11種。
  俄羅斯北方資本投資公司的分析師謝爾蓋·阿林認為,中國繼續降低美元在貿易結算中的份額,長遠來說此舉必將降低美元的基本面估值。他說:“世界正在形成新的力量中心,這一進程也要求外匯領域發生變動。”
  俄羅斯投資銀行的阿列克謝·米赫耶夫也認為,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新興市場的作用正在增強。
  米赫耶夫說:“這首先由人口決定:該地區國家的人口增長給各國當局提出了新任務。這些國家的地緣政治作用不斷提高。該地區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全球所占比重也同樣增加了。一個合理的問題應運而生:為什麼世界金融中心還是美國?”
  中國奉行降低美元在區域貿易中作用的長期政策。米赫耶夫說:“這就是所謂的水滴石穿,長遠來說累積效應無疑將顯現出來。”
  用人民幣和盧布結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俄中經濟對美元的依賴。目前只有約10%的俄中貿易是直接用兩國貨幣結算的。而上述措施將使這一數字增加。盧布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也能隨之提高。
  然而,這些舉措涉及的範圍是區域性的,暫時不可能撼動美元的國際地位,但從長遠看將影響力量平衡。而中國最主要的貿易伙伴仍是歐美,因此剝離美元的進程需要逐步實現。
  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12月29日發表題為《中國用盧布猛擊美國》的文章稱,北京一直在竭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使之在全球貿易及金融領域逐步取代美元。在此背景下,本月29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將推出人民幣對馬來西亞林吉特、俄羅斯盧布及新西蘭元三種貨幣的遠期和掉期交易。此舉旨在削弱美元的地位。同時,俄中兩國也可以互幫互助,藉以解決流動性危機。換言之,在發展中國家市場波動日益劇烈的情況下,它能降低匯率風險。
  近一個月來,盧佈下跌導致發展中國家資產紛紛遭到拋售、匯率急劇波動。馬來西亞和俄羅斯都是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匯豐銀行的高級外匯策略分析師王菊指出,“這將給企業提供更為完善的套期保值工具,同時提升外匯交易的效率”,中國不會因為發展中國家外匯市場的波動而停止人民幣的國際化。
  俄中兩國的貨幣聯盟是對西方製裁的有力回應。
  當然,盧布並非在華交易的唯一外幣,與它同時被納入交易的還有馬來西亞及新西蘭的貨幣。在評估俄中合作的影響力方面,西方經濟學者及專家存在很大分歧。部分人認為,俄中聯盟是美國面臨的主要外交麻煩,這是此前從未遭遇過的,所以白宮不知如何行事。
  貨幣互換協議旨在簡化全球各地區的金融業務,方便操作,降低風險。與中國簽署此類協議的各國央行,能夠向本國銀行提供人民幣貸款。
  與俄羅斯簽署規模高達1500億人民幣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是中國實施強化人民幣地位的龐大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不久前指出,近期出現的盧布貶值對中國跨境資金流動未產生顯著影響。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盧布匯率一路狂跌導致俄央行連夜上調基準利率
  (2014-12-31 09:40:29)
  
  【延伸閱讀】中俄兩國元首互致新年賀電
  新華網北京12月31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31日互致新年賀電。
  習近平在賀電中表示,值此2015年新年來臨之際,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你並通過你,向友好的俄羅斯人民致以誠摯的祝賀和美好的祝福。2014年,我們多次會晤或見面,就雙邊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充分體現了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的高水平。我們之間達成的頂層設計和戰略引領,促進兩國各領域互利合作不斷取得重要成果和進展,推動中俄關係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我對此表示滿意。
  習近平強調,我始終認為,不斷鞏固和加強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順應兩國人民願望,也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是維護國際安全穩定的重要因素。在新的一年裡,我願同你一道努力,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程度,加快合作步伐,特別是共同辦好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70周年慶祝和紀念活動,繼續舉辦青年友好交流年活動,保持兩國關係高水平運行,更好促進我們兩國發展、增進兩國人民福祉。
  普京在賀電中表示,值此2015年新年和春節來臨之際,謹向您致以衷心的祝賀。祝全體中國人民萬事如意。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俄中關係在所有領域保持積極發展勢頭。您赴索契出席冬奧會開幕式,我們在上海的會談,以及在北京等國際多邊場合的會晤,都促進了俄中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的發展。我堅信,2015年將為提升俄中各領域互利合作帶來新機遇。我願就落實雙邊戰略合作項目、應對地區和全球熱點問題繼續與您共同開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也互致新年賀電。雙方高度評價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取得的豐碩成果,表示將充分挖掘兩國互利合作潛力,推動雙方開展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合作,使中俄關係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兩國人民。
  (2014-12-31 18:26:20)
  
  【延伸閱讀】德刊:中俄航天聯盟初露端倪 雙方互補性強
  參考消息網12月29日報道 外媒稱,世界正在重新整理劃分。不僅是在某些人擔心冷戰回歸的地球上,也在近太空。那裡顯示出正在形成新聯盟的跡象:一方是歐洲航天局和美國航天局領導的西方國家,另一方則是俄羅斯和正在崛起的中國。
  德國《明鏡》周刊網站12月26日以《新航天聯盟:中俄對抗世界其他國家》為題發表文章稱,這個針對西方的聯盟不是個夢幻組合,而更多是理性聯姻。因為兩國都不僅僅在航天上需要對方:中國呈上升勢頭的經濟對俄羅斯原材料和能源供應有極大的興趣,而俄羅斯則日益加大打入中國市場的力度並追求中國的投資。
  報道稱,所有這一切都籠罩在烏克蘭危機的陰影下,對於這場危機中國完全置身事外。中國在外交上貫徹不干涉政策——在西藏問題上它也要求世界其他地方貫徹這一原則。現在西方的製裁使俄羅斯和中國靠近。
  報道稱,還有幾個正在鬱積的雙邊問題:自從2011年攜帶著中國火星探測器的俄羅斯“火衛-土壤”星際站墜落,中國對俄羅斯的技術質量就持保留態度。而俄羅斯人幾十年來一再指責中國人抄襲他們的航天技術,像最近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的一份檔案中就如此說。
  然而如今要有一個新開端了。序幕是6月由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在哈爾濱首屆中俄博覽會上拉開的。在宣佈停止通過美國航天局進行的美俄航天合作(當然國際空間站例外)之後,他飛快地向“中國朋友”提議攜手對太陽系進行研究、特別是實現載人月球和火星飛行。
  在政府中負責軍事和航天的羅戈津也沒有忘記指出,目前他的國家正在深入改革的框架內致力於彌補它在火箭航天業伴隨著“易受損性”的技術落後。
  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奧列格·奧斯塔片科明確地闡明瞭俄羅斯的優勢。他在2014年珠海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為未來的合作向中國同事介紹了俄羅斯的優先事項表。最上面的是生產適合宇宙空間的電子部件,接下來是地球遙感、載人航天、衛星導航以及外太空研究。
  奧斯塔片科說,中國航天90%的電子部件是自行生產的,只有10%是從國外購買,而俄羅斯情況恰恰相反,因此俄羅斯對歐盟的高科技禁運十分敏感。
  這位俄羅斯聯邦航天署署長補充說,俄羅斯迄今為止沒有使用過中國此類部件。但是現在他希望對中國在該領域能夠提供的、可能符合俄羅斯利益的產品技術進行考察。
  有關載人航天以及太空導航的共同規劃已經進一步繁榮發展,俄羅斯將有機會為其“格洛納斯”全球導航系統衛星在中國設立地面站。此外北京考慮購買俄羅斯的火箭發動機。
  中國也向俄羅斯人提議在“經驗交流”框架內向“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派遣宇航員。作為交換,中國人將飛往國際空間站。然而後者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便訪問是在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部分進行。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嚴格禁止與中國在航天這樣的高科技領域合作。
  但是因為俄羅斯在未來幾天里將決定是否在2020年後還繼續參與國際空間站計劃,所以,就像超級樂觀者希望的那樣,如果遭遇強硬態度美國或許會願意作出妥協。可能有一天航天員也會飛到一個新的俄羅斯空間站。
  到目前為止一切還只是紙上談兵,什麼都還沒有決定。但是各個工作小組已經準備好了堅持不懈地將它們做好。考慮到他們困難的處境,俄羅斯不希望損失時間。俄羅斯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所長列夫·澤廖內稱,兩國的科學家們今年1月就已聚在一起商討中俄合作的計划了。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俄發射首顆“格洛納斯-K”導航衛星
  (2014-12-29 09:34:00)
  
  【延伸閱讀】中國不虧!中俄石油貿易協議是習李金融謀略
  不要盲目質疑《中俄石油貿易協議》
  江濡山
  雖然中國政府自加入WTO以後,不少對外重大經濟談判與決策是在紙上談兵,成效不大,需要擦屁股的事情不少,但是此次《中俄石油貿易協議》的簽約及履行,卻是大功一件,很多人的盲目懷疑和責備,顯然是沒有道理的。
  一直以來,“石油問題”不僅是國家之間、利益集團之間的一張經濟牌,更是一張政治牌,在人類生活日益全球化、全球利益關係日益透明化的大趨勢下,石油這副牌越來越難打了。最近一個時期,國際油價暴跌不止,深深刺扎著很多利益集團、政治集團的神經,特別是自11月底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宣佈石油產量保持現有產量不變以來,國際油價進入下降快車道,原油已經累計下跌超過30%左右。
  按理說,對於中國這樣的石油消費大國,這應當是一件“偷著樂”的好事,但這幾天輿論界卻有這樣一種強烈的聲音:國際原油價格大跌,直接導致:高達2700億美元的中俄石油貿易協議,使中國損失慘重。甚至有人說,中國被俄羅斯耍了,俄羅斯借勢將經濟泡沫輸入到了中國。對此,外交部發言人於昨日公開做了一番說明:中俄石油協議價格與國際石油價格波動一致,且不會超過國際油價。
  其實,“中俄石油貿易協議”的履行,不能簡單滴用“吃虧”還是“占便宜”的思維來考量。對此,我個人有三個層面的看法:
  第一,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中俄石油貿易協議”的簽訂及順利履約,已經遠遠超出貿易層面,而是一項基於政治考量的金融謀略。應當說,這是在習李執政集團手裡走出的一步好棋。
  怎麼理解呢?首先,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講,中國毫無疑議會發展成為世界第一石油消費大國,自然而然成為俄羅斯石油輸出的首選“大客戶”,敲定了與近鄰俄羅斯的石油合作,等於大大緩解了歐美及石油輸出國組織可能帶來的石油供應制約的壓力。近些年來,中國為了拓展海外石油供應渠道,付出了非常大的代價,也吃了不少啞巴虧,獲得的收益卻不好意思擺到桌面上來,而中俄石油貿易的敲定,算是大大緩解了未來數年的石油消費需求之壓力;
  其次,中國是當今全球第一外匯儲備大國,而且人民幣的購買力一直相對堅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及全球機構及個人人民幣持有份額的不斷增加,“印鈔票、玩進口,適度輸出通脹”無疑具有一定的單行空間。這一招也是克林頓執政時期美國玩得最熟練的策略。從這個層面來講,中國從俄羅斯大規模進口石油,與其說是一個貿易大單,不如說是一個金融謀略。值得關註和思考的是,油價大跌嚴重打擊了產油國的貨幣,近期墨西哥比索、巴西雷亞爾、挪威克朗、加拿大加元及盧布都跌得潰不成軍,直接導致石油生產國的金融風險及貿易違約風險在不斷上升;
  再次,從當下地緣政治格局來看,俄美關係的“惡化”和“中俄關係”的熱乎,以及中國發展的巨大潛能,直接導致俄羅斯“涼拌了”對日石油貿易關係,使對日石油管線建設工程及對日石油貿易協議的夭折(俄羅斯一度中止與中國談判,並加快與日和合作,曾導致中石油的管道工程擱置許久)。現在看來,中俄友好結出了實質性的成果,而其中滋味,大家都心知肚明。
  第二,從貿易合約層面來看,由於《中俄石油貿易協議》的內容無法公開,所以,在不瞭解石油協議條款的前提下,不好判定也不能盲目判定其好與不好。現在不少人想當然地認為,國際原油價格大跌,中俄簽訂協議時國際原油價格正處於高位,因此現在吃虧很大。
  其實,一個兩三千億美元的國家原油貿易中長期合約,談判雙方有諸多各類專家,對於國際原油價格波動這樣的常識性問題,不會沒有雙方都認為妥當的約定條款;
  再說,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履約的實物貿易合同,不是石油的預期衍生交易,每批物料的貿易及支付交割,都有不同的關於交易時間、地點、檢驗、價格等等具體支付約定。因此,按照原油交易的貿易常規,如果說有價格變化帶來的風險,這種風險只能體現在一個交易周期(批次)期間,並不會產生長期影響,而這樣的風險對於貿易雙方而言,都是很難預料和無法規避的。
  第三,主權國家政府及國際財團要謹慎把握此次石油“危機”的成因及投資風險與機遇。
  其實,此次國際原油價格急跌,有多方面的原因,要從政治、金融、貿易及全球化規律幾方面深入研讀和總結經驗,比如:全球運行及走勢的特征、石油與美元關係的“微妙變化”、長期的石油期貨衍生及投機操、特定期限內的供大於需的積累效應、黃金金融屬性的逐漸褪色、全球貨幣的超量發行、大國之間及財團之間的利益博弈,等等。
  在這種態勢下,既要看到及時抄底的機遇,也要看到持續下跌的風險,歷史上也有過國際原油從每桶一百多美元跌倒三四十美元的情況,現在判定是否跌倒底部,還稍顯早。因此,巴菲特抄底石油的新聞,恐怕更多只是造勢而已,實際上也未必會有太多資本進入。對於中國政府及國有石油財團而言,面對如此巨大的石油價格波動,一方面要梳理與俄羅斯方面感情,調整完善合約條款;另一方,不要忽視“優化和調整”與其他國家的石油貿易策略。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2014-12-27 15:09:03)
  
  【延伸閱讀】俄媒:美軍激光武器優勢很小 中俄應聯手研製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美國海軍公佈的最新激光武器“LaWS”,可以攔截輕型機和小型船隻。
  人民網12月27日訊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美國海軍不久前宣佈,位於波斯灣的“龐塞”號兩棲艦上的激光武器系統LaWS成功通過所有測試。從2014年12月起它已開始執勤。該系統目前的功率還很低。俄羅斯戰略與技術分析中心專家卡申指出,LaWS只能對付小型無人機或者快艇,與中俄等國類似武器相差無幾。
  美軍的這種激光武器只能讓快艇變熱,使其發動機失靈。為了對付無人機,需要用激光對無人機的一個關鍵部分照射數秒。
  文章認為,美國在激光武器方面的主要成績僅表現在,它是第一個在實際的戰艦上安裝激光武器的國家。系統本身並不具備革命性,與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其他國家的類似武器樣品相差無幾。中國物理工程研究院前不久曾展示過類似LaWS的激光武器系統“低空衛士”。它能成功擊落無人飛行器。中國坦克安裝的激光防禦系統可致盲敵人士兵。
  與導彈或炮彈相比,利用激光武器摧毀小型無人飛行器,由於每次發射需要的能源成本很低,故被認為前景可觀。不過還需要考慮到激光設備本身的高成本。激光武器的有效性還會隨著天氣條件的惡化而降低。敵方可以為激光武器的使用製造困難,例如,通過製造氣溶膠煙霧來保護目標,或者在設計導彈或飛行器時利用專門的耐高溫材料。
  1980年蘇聯對安裝在“迪克森”號實驗艦上的艦載激光裝置“阿依達爾”進行了發射試驗。後來“阿克維隆”試驗裝置成功擊毀了一枚低空導彈。蘇聯時期的許多武器試驗因蘇聯解體而被中斷,但本世紀初在俄羅斯全部得到恢復。
  俄羅斯較出名的激光武器“Sokol-Echelon”被安裝在重型運輸機“伊爾-76”升級版上。該系統的主要任務是讓美國偵察衛星失靈。
  卡申指出,在新的政治條件下,當俄中兩國都遭到來自美國日益增長的壓力的時候,聯合力量研製激光武器,對俄中兩國來說,無疑是既能節省開支又可確保自身安全的明智之舉。同時,激光武器的高成本以及有限的數量,也可排除兩國在全球武器市場相互競爭的可能。
  (2014-12-27 10:44:00)  (原標題:俄媒:中國為地區發展擬與歐亞經濟聯盟發展合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p86vpw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