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十件民生實事第二輪徵選結果剛剛公佈,專家座談會就緊鑼密鼓地開展起來。昨天下午,廣州市發改委聯合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邀請了十餘位專家,舉行了十件民生實事的第二輪聚焦問卷調查。
  雖然在第一輪市民的“海選”中曾一度遇冷,可昨天的專家座談會卻沒有“遇冷”,市人大代表曾德雄來了,知名市政協委員韓志鵬、曹志偉、範松青來了,還有不少專家學者都趕到了現場。一個下午,兩個半小時,專家們挨個發言,熱議民生實事究竟要“實”在哪裡,“民生”在哪裡。“千萬不要讓今年的民生實事再成為一句口號!”不少專家異口同聲說出這麼一句話。
  5000份民意報告會“原味”上傳
  “這些民生問題有沒有實操性?能否解決?希望聽聽專家的意見!”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鄭梓楨主持了昨天的座談,他很有誠意地請在場專家“可從本行專業出發,對民意調查出來的大事進行排列,或者作出評點……既可以提顛覆性意見,也可以提自己的意見”。
  市政協委員韓志鵬很高興參加這個會,他認為會議本身就是對民意的一種尊重。“過去民生實事是政府自己給自己點菜,今年第一次有了票選、海選、民選,這是好事。應該把這些海選的聲音原滋原味地交給政府,讓政府決策的時候真正尊重民意。”
  但5000份民意調查的代表性究竟有多強?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也有一些疑問。他認為,在如此數據下,加入專家意見會讓整個調查更有針對性。
  “這是第一次真實的民意,是值得尊重的。”鄭梓楨說,這次海選數據產生的整個過程是科學的,“既然是科學的,就應該如實報上去。”他認為,目前彙總排名前十的實事都是具備可實操性的,“政府是可以辦到,也可以接受的”。
  專家批部分入選項目官味太濃
  不過,究竟入選的實事夠不夠“實”,專家們評起來可一點不心軟。
  “民生這個事情,對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怎麼集中?”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岳經綸就說,首先就要有很多老百姓的角度。“現在列的裡面,很多都是‘加強’、‘加快’、‘鞏固’,這些字眼就是政府的角度,表現形式上也應該更註重老百姓的語言。”他認為,民生實事應該首先關註弱勢群體,其次應該執行普惠原則,“什麼搞系統,終端這些就不太適合進來,這明顯更多是從政府的角度出發。”
  “很多東西寫得太虛了。”彭澎舉例,“比如說規劃實施,怎麼個實施法?實施到什麼程度?又比如說解決退休老人問題,是要增加多少床位?能不能具體點?弄點指標出來?”
  現場熱議
  韓志鵬說舊樓加裝電梯重要
  曾德雄說更關註沒房住的人
  然而,究竟什麼樣的“實事”容易落到實處呢?專家們之間也在打架。
  “舊樓加裝電梯是非常重要的!廣州現在還有5萬棟沒有電梯的老樓,很多老人基本下不來……”在排名第四的住房保障問題上,韓志鵬關註的焦點還是放在“電梯”上。
  “韓委員,這個問題我就不能贊同你了,我還是更關註那些還沒房子住的人的問題。”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哲文所所長曾德雄一邊說,一邊拍了拍韓志鵬的肩膀。接著,他又談起他自己心目中的十件民生實事:第一,社保醫保,要解決大量歷史遺留下來的退休人員社保醫保問題;第二,食品安全,起碼要保證流通領域上的食品沒有問題;第三,教育,應該讓每個在廣州的小孩都有書讀,而不僅僅是有戶口的小孩……
  結果,他的話還沒說完,又被其他專家打斷了:“不好意思,我插一句,這個問題確實解決不了。廣東做過一個預算,你知道解決這些外地孩子讀書的問題要多少錢嗎?”
  記者發現,座談會上,不少專家都對民生實事提出了“推薦名單”,這些名單上的項目有相同的,也有不相同的,但會議到最終並沒有一個結論。
  據悉,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接下來還將就“民選”的2015年十大民生實事進行深入探討,並結合相關職能部門的意見建議,最終形成決策報告,將市民心聲如實反映給市政府及相關部門。
  關註焦點
  NO1 為什麼一定是“十”事?
  “為什麼一定要做十件事?為什麼不可以是八件、九件?”
  岳經綸認為,既然是解決民生問題,政府有能力、有需要做幾件,就應該做幾件實事。“地方財政收入那麼多,大家交了那麼多的稅,政府就是分配財富,分配財富的方式之一,就是民生實事。”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郭巍青教授則有不同看法:“這十件事情應該是指在所有急於解決的事情當中,排名最靠前的十件事,或者是最需要資金傾斜的十件事。”不過他提出,政府解決民生實事也要有壓力,“不要這件實事今年出現在名單里,明年還出現在名單里,政府應該改善提高自己公共管理的能力。”
  NO2 什麼是“民生”實事?
  “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就要更多關註社會底層關心的問題。”對於“民生”的概念,大部分專家都意見統一。曹志偉就認為民生實事應該關註非營利性、非市場化的領域。曾德雄則一口氣列出自己心目中的十件民生實事名單,大部分都關註基礎民生。“我們要關註殘疾人的保障,他們雖然小眾,但背後輻射的卻往往是整整一個家庭。”
  範松青則更為直接:“政府不應該把本來就該做的本職常規工作當作民生實事來做。比如第一項,食品安全問題,這個本身就是政府該做的。”
  “民生要民,實事要實。”他就建議政府應該突出重點,解決問題時不要撒胡椒面,面面俱到。
  NO3“實事”怎麼落實?
  “組織對全市樓高9層及以下的樓梯樓進行安裝電梯可行性評估。這個可行性評估有多大實用空間?還不如落實補償機制的設定問題。”
  “食品安全排名第一,說要監督抽檢覆蓋達100%。既然是抽檢,怎麼覆蓋到100%?還不如直接把重點放到對食品的加工監測。”
  在座談中,如何把民生實事落到實處,也是專家們關心的一大問題。
  “很多事情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政府績效評價中心主任鄭方輝就舉例說,統一的食品檢測,很多檢測設備很貴,如果強制推行,政府財政也未必受得了。“所以很多目標要儘量具體,即便是抽檢100%,也未必就說明你的食品是安全的。”
  微觀察
  沒有菜譜就讓配菜,難
  究竟什麼樣的實事能解決?究竟選什麼樣的實事才真的是實事?昨日的座談會聽了一下午,記者也很混亂。
  “我覺得很多項目都是相同的,比如說食品安全和加強食品類小作坊、小攤販的抽檢力度,這不都是一個大框里的嗎?應該合併一些項目。”
  “我就覺得不應該合併!合併就變得高大上了,沒有具體的量化標準,一年後怎麼衡量?”
  “我覺得應該把眼光放到基層民生問題上。”
  “我倒覺得,有些東西是可以投票,有些東西是不可以的,關鍵還是要看實操性強不強。”
  專家們也是眾說紛紜,每個人關註的領域都不盡相同,頗有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架勢。民生實事究竟該選啥呢?
  “票選民生實事,究竟要不要設置一個標準?”曹志偉說,自己是當天上午搜集了一下關於廣州民生實事的資料,一開始,就想找到以往民生實事評選的一個標準所在。“究竟是以能夠惠及多少人為標準?還是以投入產出的比例為標準?”最後他的結論是:這事就沒有標準。沒有標準的是怎麼評?“那就是只能跟著感覺走了,大家都選自己最熟悉的領域。最終,就很容易犯拍腦袋想問題的錯誤,而這樣錯誤的結果,就是拍屁股走人。”他也提出了自己覺得應該進入民生實事的名單:辦證難。
  座談會到最後,明年的民生實事究竟會成什麼樣,記者心裡也沒數。雖然這是首次讓市民自己配菜,但沒有菜譜的配菜真心也很難。
  論十事
  市政協委員韓志鵬:
  “過去民生實事是政府自己給自己點菜,今年第一次有了票選、海選、民選,這是好事。應該把這些海選的聲音原滋原味地交給政府,讓政府決策的時候真正尊重民意。”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郭巍青教授:
  “不要這件實事今年出現在名單里,明年還出現在名單里,政府應該改善提高自己公共管理的能力。”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岳經綸:
  “現在列的裡面,很多都是‘加強’、‘加快’、‘鞏固’,這些字眼就是政府的角度,表現形式上也應該更註重老百姓的語言。”
  廣州市社科院高級研究員彭澎:
  “比如說規劃實施,怎麼個實施法?實施到什麼程度?又比如說解決退休老人問題,是要增加多少床位?能不能具體點?弄點指標出來?”
  海選廣州十項
  民生實事排名(前十)
  1.食品安全
  具體意見:強化廣州市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食品生產監督抽檢覆蓋率達到100%;食品流通環節重點經營主體監督抽檢覆蓋率達到100%票數2920
  2 .生活保障
  加快養老配套設施規劃實施票數1839
  3 .公共衛生及醫療保障
  實現市民健康醫療檔案全市各級醫院聯網 票數1815
  4 .住房保障
  組織對全市樓高9層以下的樓梯樓進行安裝電梯可行性評估並予以公佈 票數1781
  5 .就業保障
  推動高質量就業。全市實現新增就業人數20萬以上,幫助16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下 票數1752
  6 .公共交通
  增加城鄉間公共交通站點與班次,進一步解決郊區地鐵公交接駁問題 票數1712
  7 .公共教育
  解決幼兒園、小學學生早放學學校不托管的問題 票數1666
  8 .公共交通
  新增更多公交專用道,優化公交服務、提高通行能力 票數1567
  9 .公共衛生及醫療保障
  加大對現有社區醫院的建設投入 票數1429
  10 .公共文化
  大力建設社區群眾文化康樂健身設施 票數1404
  採寫:南都記者 尹來  (原標題:民生實事該選啥 且看專家“掐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p86vpwa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